(記者 周 妍)年終歲尾,2018年度新聞領域各大獎項評選結果紛紛揭曉。中國市場監管報社共有12件作品分獲中國新聞獎、中國產業經濟新聞獎和中國經濟新聞獎等13個獎項,實現了新的突破,凸顯出新時代市場監管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和新的貢獻作為。
本報記者采寫的《我國市場主體總量突破億戶》斬獲第29屆中國新聞獎文字消息類三等獎。中國新聞獎是經中央批準常設的全國優秀新聞作品最高獎,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組織評選。近年來,中國新聞獎評選規則越來越嚴、評選標準越來越高,今年,僅有5家行業報作品獲獎,均為三等獎,本報作品名列第二,這也是本報作品首次獲得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以全國市場主體突破1億戶為切口,延伸采訪了我國改革開放后誕生的第一戶個體工商戶及相關專家,作今昔對比,縱深挖掘。消息見報并通過新媒體傳播后,社會影響廣泛,成為政府部門及社會各界引證當前中國經濟穩定向好的重要參考。
在中國行業報協會組織的第33屆中國產經新聞獎各類獎項中,中國市場監管報社共有11件作品獲獎,涵蓋消息、通訊、評論、攝影作品、副刊作品、版面及媒體融合作品。消息《我國市場主體總量突破億戶》獲得一等獎并由中國行業報協會上報參評中國新聞獎,通訊《世界排名躍升32位的背后——中國優化營商環境在行動》、攝影作品《章華妹:中國第一個個體工商戶》、媒體融合作品《惡意索賠罪與罰》獲得二等獎,通訊《山寨,一個不得不正視的話題》、調查性報道《為何選用一個靚號要預存7.2萬元話費》、評論《豈可因有風險而不擔當》、副刊作品《一朵象征軍人的花》《舞動的草帽》以及2018年2月9日小微雙創版、7月26日要聞版等7件作品獲得三等獎。其中,《惡意索賠罪與罰》通過融媒體形式剖析職業索償亂象,對優化營商環境提出了有益建議,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