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長江被稱作中國生物多樣性基因庫,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年初,中央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對長江經濟帶的全域發展進行了重新謀劃,將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置于壓倒性的戰略地位。記者近期走訪長江流域近10個省市發現,在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的同時,各地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一些生態指標出現了歷史性的拐點。
然而,長江生態安全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干流近岸水域和部分支流污染嚴重,上游水土流失問題突出,中下游濕地湖泊生態功能加速退化,湖泊水庫普遍富營養化,生物多樣性下降明顯,長三角海水倒灌愈演愈烈同時,重重環境風險隱患也直接威脅經濟增長和人居安全,進而影響長江經濟帶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上述種種生態問題的原因是復雜的,其中工農業生產排污、水電站無序規劃開發、居民生活垃圾處理不當等現狀尤為值得深思。作為事關我國改革發展全局綠色新引擎的著力點,如何加強長江流域綜合治理,更有效地實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已成為擺在長江經濟帶面前的一道關鍵性課題。
40多萬家化工企業,化工產量約占全國的46%,干線港口危險化學品年吞吐量超過2億噸記者近期跨多省市調研發現,長江兩岸重化工企業星羅棋布、化工園區煙囪林立、化工“三廢”偷排問題突出、化工溯江而上“梯度轉移”趨勢明顯。華夏母親河長江,正深陷“化工鎖江”困局,水安全警鐘時時敲響。
沿江很多干部和專家學者建議,當前亟待優化沿江化工產業布局,從嚴準入從嚴治理;建立負面清單,下決心淘汰高污染落后產能;鼓勵產業升級、循環低碳發展;建立健全跨區域的協調機制和聯防聯控體系,確保一江清水延綿后世。
在重慶三峽庫區,化工為第一大產業,長壽、涪陵和萬州等3個區正在分別打造國家級天然氣化工基地、全國最大的化肥生產基地和西部基本化工原料及化工建材基地。四川瀘州等地也在大力發展天然氣化工業,并在長江邊建成了瀘天化、川天化和北方化工等3個化工園區,川渝沿江地區形成連片“化工帶”。
近年來,沿江地區加強環境治理,一批高污染重化工企業被關停,倒逼企業紛紛加大環保投入。一些企業積極履行主體責任,不斷增加環保投入。不過,部分企業肆意偷排粗放發展、產業布局無序、現有重污染企業搬遷安置問題依然突出。
湖北楚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染料中間體及活性染料生產企業,每年為當地貢獻5億多元的稅收和3800多個就業崗位。湖北省副省長曹廣晶介紹,目前這家企業因惡意偷排已被勒令停產整頓,多名相關責任人被刑拘,已下達行政處罰3000多萬元,相關調查仍在深入。
湖南省改革辦常務副主任秦國文則介紹,2008年以來的7年間,湖南省為了“一江清水入洞庭、進長江”,以建設兩型社會為主線,先后啟動“碧水湘江千里行動”、湘江治理“一號工程”、“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等措施,不僅關閉大批污染企業、停止審批水泥和鋼鐵新增項目,還投入資金350多億元,實施重點整治項目1740多個,重點區域如株洲清水塘、衡陽水口山、湘潭竹埠港等重化工污染威脅湘江問題得到遏制。
一些企業也積極履行主體責任,不斷增加環保投入。中國石化武漢分公司安全環保處處長劉學東介紹,“十二五”武漢石化光煉油部分的環保投入就超過5億元。煉油能力從年加工量400萬噸到800萬噸,但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
記者在長江下游一個濱江化工區看到,一家有色冶煉中外合資企業經過處理達標排放的廢水十分清澈,但這家企業所在工業園區其他企業排放的廢水,卻呈赤黃色并夾雜著大量絮狀物。看著排入長江的清流和濁流逐漸合二為一,這家合資企業負責人只能一聲嘆息。
首先,應加強宏觀調控優化產業布局。黃建平建議,國家對長江沿岸已布局的重化工產業進行排查,在加大生態和環境方面投入的同時,根據需求總量進行產能總量控制,根據功能區劃合理布局,污染物排放既要達標又要進行總量控制,倒逼企業通過技術升級、轉型發展實現污染減排。建立負面清單,堅決淘汰落后、高污染的小散亂化工企業,重點扶持技術創新、競爭能力強、環境友好的優質企業。
其次,要推進企業入園從嚴監管。曹廣晶認為,企業在線監測必不可少,還需大力推進園區公共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現污水統一入園統一排放。湖北興發集團總經理助理陳曉清認為,化工產業可通過循環化改造健全企業內部循環經濟體系,實現污染物大幅減排。目前興發集團宜昌精細化工園區內固廢、工業水、廢熱利用率均達到了95%以上。
此外,要健全體制機制,消除環境風險隱患。一些專家建議,國家層面應該建立長江流域環境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建立上下游環境信息溝通、共享、通報、會商制度和環境監測預警系統,實時監控長江流域環境狀況;重大開發、建設項目須征求下游省份意見;實施跨區域重大突發事件聯動處置,重大案件聯動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