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醫療就是將共享經濟這種商業模式引入到醫療服務供給領域,對原有的醫療資源供給方式進行創新。主要是指以互聯網平臺為載體,整合海量的、分散的專業化醫療資源,包括醫生、護士、醫療設備等,以更為便捷和高效的方式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醫療服務需求的一類經濟活動。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健康觀念將不斷提升,醫療衛生消費將迎來長期穩步發展階段。2019年中國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為1902元,2020年中國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1843元,同比下降3.1%。
近年來,“共享經濟”這種新興的商業模式在全球廣泛興起,隨著其代表性企業——空中食宿和優步在全球取得巨大成功,共享經濟模式日益受到關注,許多行業和領域也紛紛引入該模式。2020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為3.38萬億元,較2019年的3.28萬億元同比增長2.96%。
共享醫療在西方國家發展起步較早,目前已經出現多種形式的共享醫療商業模式,而我國的共享醫療商業模式出現時間較晚,近兩年才頗具規模。中國共享醫療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20年中國共享醫療市場規模為138億元,較2019年同比增長0.41%。
作為一種資源分配方式,共享并非新鮮事物,在人類歷史上共享行為早已有之。在共享醫療出現之前,醫療資源共享活動就一直存在,例如,醫護人員會利用閑暇時間供職于不同的醫療單位,一方面可以獲取額外報酬,另一方面能夠增加醫療服務供給總量,緩解醫療資源供給不足壓力;此外,不同醫療機構之間互相使用較為昂貴的設備、手術室等。但是,由于信息不對稱以及傳統的信息搜集方式成本高昂,這種醫療資源分享行為難以擴大,很多優質的醫療服務資源無法得到充分而有效地利用,限制了傳統形式的醫療分享活動的發展。
而共享醫療實際上是通過互聯網構建一個雙邊市場平臺,該平臺匯集了大量的醫療資源供求信息,有效地將原本分散的醫療信息進行整合,大大降低了醫療資源供需雙方的信息搜尋成本和交易成本,能夠有效地進行供需匹配,從而進一步吸引更多的醫療資源供給方和需求方加入。2020年中國共享醫療直接融資規模為88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49.9億元。
目前,中國共享醫療商業模式的類型尚沒有統一的劃分標準,根據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的研究,可將我國的醫療分享平臺按照分享內容進行劃分。按照分享的內容劃分,我國共享醫療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醫療知識和技能的分享,主要代表性平臺有“春雨醫生”“就醫160”“平安好醫生”等;護理服務的分享,主要代表性平臺有“e陪診”“貼心小護”等;醫療設備的分享,主要代表性平臺有“卓健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