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全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價格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份中國文物藝術品價格指數為229.79點,環比增長194.98%,同比增長1.14%。12月份交易量為3.14萬件(套),環比增長63.03%,同比下跌5.76%;交易額為98.50億元,環比增長364.82%,同比增長5.01%。
在上月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經歷了短暫休整之后,本月市場活力集中釋放,迎來高潮。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的成交量與成交額環比均出現較大幅度上漲,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的價格指數也呈現出上漲趨勢。其主要原因在于,本月各拍行開始集中開展秋季大型拍賣會,此前因受疫情影響或暫緩舉辦大型拍賣會的拍行,也趕在年末重振旗鼓開展拍賣活動,市場信心在本月再次得到提振。因此,本月價格指數與成交量額均出現環比上行的趨勢。
12月份CPI為100.20,環比增長0.70%,同比增長0.20%。本月居民消費需求持續增長、生活成本上升是帶動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的主要原因。12月份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取得積極進展及托底內需政策效果繼續釋放,國民經濟延續了穩定恢復的態勢。本月,中國文物藝術品價格指數環比與CPI呈現正相關。
本月我國M1存量為62.56萬億,環比增長1.13%,同比增長8.60%。M2存量為218.68萬億,環比增長0.68%,同比上漲10.10%。也應注意到,本月M1、M2同比增速回落,貨幣政策保持穩健,并未繼續寬松,是導致M1、M2增速出現回落的主要原因。本月,中國文物藝術品價格指數分別與M1、M2呈現正相關,文物藝術品市場活躍度較比上月有所上漲。
12月份,京津冀地區中國文物藝術品成交量為21471件(套),交易額為67.25億元;長三角地區交易量為4116件(套),交易額為11.93億元;港澳臺地區成交量為2973件(套),交易額為17.51億元;其他地區交易量為1439件(套),交易額為1.19億元;珠三角地區交易量為1282件(套),交易額為5841萬元;中西部地區成交量為158件(套),交易額為363萬元。
從交易量來看,本月中國文物藝術品交易主要集中于京津冀、長三角和港澳臺地區。交易量位列第一的京津冀地區,集中在北京、天津兩市成交;長三角地區交易量排名第二,集中在上海、蘇州、杭州三地成交;港澳臺地區交易量位居第三,分別在中國香港與臺北成交;珠三角地區的成交量全部由廣州貢獻,排名第四;其他地區的交易量位居第五,集中在濟南、福州和廈門三個城市成交。中西部地區的交易分別在蘭州、合肥與太原三市展開。
從交易額來看,本月京津冀地區、港澳臺地區、長三角地區、其他地區、珠三角地區、中西部地區的交易額漸次降低。其中,京津冀地區市場本月領跑全國,熱度明顯高于其他幾個地區,得益于該地區多家大型拍行集中開展年度秋季拍賣會,大量文物藝術品涌現拍場,中國書畫與瓷玉雜項的成交量平分秋色,占據市場三分之二有余。從文物藝術品的交易平均單價來看,港澳臺地區以55.89萬元/件(套)的價格繼續領先其他幾個地區;京津冀地區的平均單價為31.32萬元/件(套),居于第二的位置;長三角地區的平均單價為28.98萬元/件(套),居于第三;其他地區以8.82萬元/件(套)位居第四;珠三角部地區的平均單價為4.56萬元/件(套)位居第五;中西部地區以2.30萬元/件(套)的價格暫列末位。本月值得關注的是京津冀地區,其平均單價由上月的處于末位,在本月躍居第二位,僅次于港澳臺地區。此顯著變化得益于京津冀地區的國際性大拍行在本月如期開展秋季大拍,拍品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其中500萬元以上的高端拍品成交213件(套),其成價額占據京津冀地區拍賣總成交額的50.93%,高端拍品對促高該地區成交額起關鍵性作用。
在3.14萬件(套)成交拍品中,五大品類交易量占比分別為:中國書畫41.19%;瓷玉雜項29.57%;收藏品24.86%;油畫及中國當代藝術2.94%;珠寶尚品1.44%。五大品類的交易額占比分別為:中國書畫53.47%;瓷玉雜項19.99%;油畫及中國當代藝術15.63%;收藏品8.12%;珠寶尚品2.79%。
根據文物藝術品的交易品類分布圖可以看出:從交易量上看,中國書畫占比最高,瓷玉雜項、收藏品、油畫及中國當代藝術、珠寶尚品占比漸次降低。從交易額來看,本月中國書畫的交易額占比較上月大幅增長,重回主導位置。中國書畫板塊表現亮眼的主要原因在于隨著京津冀和港澳臺等地區國際拍行集中開展秋季大拍,大量高價中國書畫拍品成交,其中成交價在500萬元上的中國書畫為172件(套),其成交額占本月中國書畫總成交額的50.06%,高質量拍品持續發力,對市場提振作用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