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需要管理數據安全?隨信息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已經進入數字時代,數據的指數級增長已經成為常態。數據具有極大的價值變現特點,世界各國都強烈意識到數據的重要性。然而,數據的價值變現、有效利用的前提是數據是安全的,所以,數據安全的保護能力,是數據有效利用的基礎。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數據首次被作為要素寫入《意見》,要求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同時也要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探索建立統一規范的數據管理制度。我國從國家層面,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要求要合規、合法、有效的做好數據安全的保護。
DSMM的評價方法主要是評分制,先對每個過程域(PA)的四個能力維度(BP)進行打分,再通過計算平均分、修正分值的方式得到較終的PA分值,較終得到整體的綜合得分。北京DSMM標準的適用范圍非常廣泛,沒有行業的限制,對數據安全有需求、關注自身數據安全能力建設情況的組織均適合申請DSMM,包括但不限于數據運營組織、數據處理組織、數據服務提供組織等。涉及到的相關部門主要有數據安全管理部門、信息安全部門、信息科技部門、數據管理部門、業務條線部門(業務主管、業務處理)、風險管理部門、法務部門、人力資源部門、內控合規部門、審計部門等。
DSMM 標準和 ISO27000 標準、等保標準有何相同,又有何不同?等保標準以備案系統為主要評估對象,偏向傳統基礎安全管理,側重于物理安全、網絡安全、安全建設管理等方面的安全保護。ISO27000 側重于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作為體系化的指導文件幫助企業建立、實施和文件化信息安全管理體系(ISMS)的要求。DSMM 強調數據保護,以數據為中心,在數據備份、數據銷毀等方面與等保和 ISO27000 有重合,但是 DSMM 關注的數據采集、溯源、分析等視角,等保和 ISO27000 均未涉及,DSMM 對制度流程的要求均建立在具體的數據保護過程之上,DSMM 還強調對人員能力的評估。DSMM 標準與等保一樣有分級的概念,但關注的是數據整個生命周期的安全控制,與業務貼合更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