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電氣設備檢測中心電纜質檢站,近幾年對全國硅橡膠材料制造的電力電纜附件產品進行了多次實際:認為現有硅橡膠絕緣料和導電料有進口和國產之分,有固體膠和液體膠之分,其性能差別很大。總的說來進口好于國產,液體膠好于固體膠。新型液體硅橡膠為開發新型電力電纜附件提供基礎條件前述瓷套式電纜終端存在兩個缺點,一是瓷瓶有破裂的隱患、二是存在漏油的可能性。采取硅橡膠復合外套電纜終端可以解決瓷套式電纜終端存在的破裂隱患,但是漏油的隱患依然存在。為徹底解決110kV電纜終端的漏油問題,我們研制了一種全硅橡膠預制型電纜終端—110kV液體高溫硫化硅橡膠整體預制大小傘裙交替無合模縫電纜終端.按常規制造方法加工的硅橡膠和整體預制電纜終端產品外表面都有兩條縱向合模縫。這是由于生產過程中使用哈夫結構的模具所不可避免的.一般來說10-35kV預制電纜終端外表面有兩條縱向合模縫并不影響產品質量。但是對66-110kV的硅橡膠電力產品卻有一定的影響,尤其在潮濕及污穢的條件下縱向合模縫處易產生放電痕跡。
電纜附件是電纜線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沒有附件則電纜是無法工作的。完成輸電任務的是由電纜及附件組成的電纜線路整體。可以說電纜附件是電纜功能的一種延續。對于電纜本體的各項要求,如導體截面及表面特性、半導電層、金屬屏蔽層、絕緣層及護層等各部分的要求也適用于對電纜附件,尤其是中間接頭,即中間接頭的各個部分應對應于電纜所有的各個部分。終端也基本一樣,只是外絕緣有所特殊。除此之外,附件還有比電纜本體更多的要求,因為它的結構更復雜,弱點也更多。技術上難度也更大。從電場分布及其改善措施來考慮,改善電場分布的主要技術就是解決附件上出現的應力集中問題的處理技術。主要方法有:幾何結構法,增加等效半徑,即應力錐結構;電氣參數法,增加周圍媒質介電常數和和表面電容,即應力管結構;幾何結構與電氣參數結合法。從提高絕緣耐電強度來考慮。主要技術有: 消除可能出現氣隙和雜質的部位,特別是兩種絕緣材料界面處雜質和氣隙,用耐電強度高的材料代替耐電強度低的材料,如用硅脂填充氣隙。增加兩種絕緣材料界面的壓力以提高耐電強度。用半導電屏蔽把氣隙屏蔽到工作場強之外,同時也改善了表面電場的分布。
高壓電纜附件,包括電纜終端和中間接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高壓電纜目前大多為交聯聚乙烯絕緣電纜,其配套的附件多為預制式,具有安裝簡便、產品結構緊湊、體積小、電氣性能好、耐氣候、抗老化、防腐蝕、抗漏電痕好等優點。目前,電纜預制件使用的材料有乙丙橡膠(EPR)和硅橡膠兩大類,分別具有不同的特點。橡膠作為高壓電纜附件的絕緣材料已有很長歷史。屬于非極性材料,故具有優異的電絕緣性能,尤其是耐電暈和游離放電特性突出,但由于硬度大,造成現場安裝難度比較大。硅橡膠和三元乙丙橡膠相比,雖然機械性能稍差;但拉斷伸長率和回彈性高、硬度較低。硅橡膠整體預制式接頭正是利用上述特性制成的。什么是整體預制式工藝?整體預制式接頭是在工廠內注射成型,再經擴徑、襯以塑料螺旋支撐管;現場安裝時,將預擴張件套在經過處理的電纜末端或接頭處,抽出內部支撐的塑料螺旋條,壓緊在電纜絕緣上即可。隨著材料科學的發展,硅橡膠的機械性能也在提升。埃肯有機硅正是針對撕裂和回彈性的要求,開發高回彈撕裂性能優異的電纜附件用硅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