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是建筑遺產保護的前提,保護的根本目的是保留并延續有價值的歷史構件或歷史信息。近代建筑有完整的價值評價體系,可以大致分為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再加上李格爾提出的“情感價值”。而作為建筑外表皮的清水磚墻,在近代建筑價值體系中占據什么位置?有沒有自身的獨特價值?這是回答“近代建筑清水磚墻到底要保護什么”的關鍵。藝術價值:與古代建筑不同的是,清水磚墻是近代建筑立面藝術風格的重要裝飾和典型特征,在設計之初就會根據不同的建筑風格,結合清水磚墻的特性,選擇各種不同的色彩搭配、拼花圖案、線腳和灰縫,同時也要受經濟財力和建筑材料的制約。從外廊式風格、哥特復興風格、安妮女王風格,發展到文藝復興風格、新古典主義風格,再到裝飾藝術風格,不同的建筑風格會有不同的清水磚墻砌法、圖案和線腳裝飾。
要確定清水磚墻的修復目標,即修復所要達到的“程度”,必須要建立在“價值評估—現場勘察—實驗室分析—現場試驗”等一系列流程的基礎上,根據價值評估的結果,參考項目的經費預算、技術的難易程度等,經過綜合分析才能決策。這種決策機制可以用來表示。做好歷史價值評估,要對建筑的歷史演變過程進行深入研究。近代大城市尤其是開埠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物一般都會有建筑圖紙、歷史檔案和照片影像,通過查閱檔案、報刊雜志、紀念冊等,可以深入了解建筑歷史演變過程。尤其是要了解清水磚墻的建造歷史和修繕歷史,厘清清水磚墻的建造年代,表面如有覆蓋層的話是什么時候加的,當時覆蓋的原因是什么,尤其要注意是否是因為原來的清水磚墻損毀嚴重而進行的覆蓋,那么在去除覆蓋層后可能會引起新的病害問題。此外,還必須關注該建筑與重大歷史事件或重要歷史人物的關聯,一般從保護對象的公布名稱中就可以看出,要盡可能弄清重大歷史事件發生或重要歷史人物居住時期,建筑外立面的狀況,是否已經有覆蓋層。
在現場勘察之后,如果項目經費中關于外立面保護的專項經費充足,則可以進入實驗室分析;若項目經費不充足,則建議對必須補強的部位進行搶險加固,對易于去除的“污垢”進行現狀清理,其余部分保持現狀。切不可在經費不充足的情況下,采用成本低廉的“不當”技術進行盲目的修復,因為這往往會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待到經費充足時,可以再次進入現場勘察和實驗室分析等流程。實驗室分析需要現場進行材料取樣,并記錄下材料取樣位置、深度及數量。實驗室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主要材料的宏觀及微觀特征研究,包括顏色新鮮面及風化物、主要成分、表面構造、老化程度等;砌筑材料和勾縫研究:主要成分、水泥或石灰含量、原始配比、原始骨料的成分類型分配曲線及顏色;覆蓋面層研究:覆蓋層成分、顏色、厚度以及施工工藝等;主要材料水溶鹽的研究及評估。此外,還要進行清洗材料實驗:選擇不同清洗材料進行清洗效果、環境污染度、操作便利度、經濟性等對比,篩選出最適合現場操作的清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