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是記載土地的權屬、位置、數量、質量、價值、利用等基本狀況的圖簿冊及數據。地籍具有空間性、法律性和連續性等特點。
地籍的主要內容包括:土地權屬調査、地籍測繪、土地登記、土地統計、土地分類等、地籍檔案與信息管理等。權屬調查和土地登記是地籍管理的主體內容。
1.地籍測量
地籍測繪也稱地籍測量。是為獲取和表達地籍信息,依據權屬調查成果,對每宗土地的界址、位置、形狀、面積等進行的現場測繪工作。
地籍測繪的工作內容包括:控制測量、土地權屬界線的界址點坐標、測繪地籍圖,測算地塊和宗地的面積、進行土地信息的動態監測,進行地籍變更測量,包括地籍圖的修測、重測和地籍簿冊的修編、根據土地整理、開發與規劃的要求,進行有關的地籍測繪工作。
2.征收測量
征收測量包括土地征收和房屋征收,土地出讓前對已報批土地或國有土地進行土地及其附著物的測量。查清土地權屬、界線、類別、數量進行測量統計,對原有土地上建筑進行面積、類別、權屬的調查和統計。
3.土地勘測定界
土地勘測定界,是根據土地征收、征用、劃撥、出讓、農用地轉用、土地利用規劃及土地開發、整理、復墾等工作需要,實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圍、測定界址位置、調繪土地利用現狀,計算用地面積,為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用地審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學、準確的基礎資料而進行的技術服務性工作。是項目用地從立項到審批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是用地審批的重要依據。
4.河湖劃界測量
劃界目的
通過準確劃定河道管理范圍,明確管理范圍邊界,為河道自然生態空間統一確權登記、辦理土地權屬登記手續、設立界樁標志奠定基礎,確保加強河道管理保護、保障河道行洪安全、保護河道生態環境,為全面實施河道生態文明建設與保護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