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省發改委網站印發《河南省物流降本增效綜合改革試點建設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旨在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探索形成一批在全國可推廣可復制的“河南經驗”,打造全國物流降本增效的先行區、示范區。
《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力爭到2021年8月,物流公共服務平臺功能和輻射能力顯著增強,物流融資服務能力明顯改善,統計體系得到完善,多式聯運水平大幅提升,物流降本增效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另外,建成全國首張省域互聯共享的智能倉儲網絡,實現100個以上物流園區信息互聯互通,物流領域“信豫融”融資成本(年化率)下降到10%以內、融資放款時間下降到10天左右,陸空聯運通關時間降低20%以上,試點期間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全省生產總值(GDP)的比率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
如何落實這一計劃,《實施方案》提出了一系列重點任務。
具體包括:
建設全省倉儲物流公共服務平臺。通過“互聯網庫房數據(線上) 智能選址技術 經紀人服務(線下)”,實現全省園區和倉庫資源在線開放和租賃交易,打造物流“攜程”訂倉模式。利用物聯網技術建設全省云倉供應鏈管理系統,將傳統倉庫升級為“金融云倉”“物聯網倉”。在全省推廣通用倉儲管理系統和標準化電子倉單,全面提升倉儲租賃交易效率。
建立全省物流資源電子地圖。依托全省倉儲物流公共服務平臺物流大數據資源,建立全省物流資源電子地圖,全面在線展示樞紐、園區、倉庫、通道等物流資源分布,監測物流企業經營活動動態信息,研究發布物流大數據分析報告。
組建河南省物流樞紐(園區)聯盟。以國家物流樞紐、區域物流樞紐、示范物流園區為重點,組建全省物流樞紐園區聯盟,推動物流樞紐(園區)間業務協作、標準互認、集中采購、統一招商,實現業務對接、設施聯通、功能聯合和資源共享,形成全省物流樞紐園區骨干網絡。
完善中歐班列(鄭州)多式聯運綜合服務平臺。依托國際多式聯運“一單制”服務模式,研發集提單內容自動生成、數據上傳、收集審核、查詢分析和提單電子化流轉等功能于一體的國際陸路運輸多式聯運提單信息系統,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行多式聯運電子化統一單證,加強單證信息交換共享,實現貨物貿易、融資、運輸、倉儲、保險等狀態和數據的實時登記和全過程追蹤。
建設全省冷鏈大數據監管平臺。以“互聯網 監管”模式,在鄭州市等地率先開展試點應用,完善實時監管、溫度預警、行業分析、資源共享、數據交換等功能,對食品冷鏈流通過程中冷庫、冷藏車輛、冷柜的溫度、位置、速度等進行線上監管,分級預警,實現對食品安全重要風險點有效管控。
實施物流大數據統計矩陣計劃。率先在快遞物流、冷鏈物流、倉儲物流等細分領域,探索研究建立物流大數據統計標準及指標體系,開展相關指數調查工作。(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統計局、物流與采購聯合會)
建立物流統計信息數據直采機制。依托全省物流公共服務平臺,加強數據采集、計算和處理,推動物流統計方式由企業手工填報轉變為信息系統直采,實時監測全省物流資源分布、貨量流向、物流效率、物流價格等物流大數據,提高物流統計時效性和準確性。
建立物流大數據統計工作協調機制。建立政府協調指導、行業推動、企業參與的工作機制,加強對統計分析工作的組織協調,定期召開重點企業運行分析會,及時掌握行業發展動態,推動重點物流和平臺企業對接共享相關監測指標數據。不斷提高物流數據質量,提升物流數據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
建設全省物流行業信用公共服務平臺。歸集物流企業基本信息及企業投資、管理、交易、經營等與融資守信密切相關的信用信息,實現與信用河南信息共享互通。建立物流企業、物流從業人員電子信用檔案,實現物流企業信用評價、物流行業失信公示查詢等功能,對接銀行及金融機構信用融資等金融產品服務。
建立物流信用分類監管機制。開展運輸物流行業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認定管理工作,探索物流行業信用監管、聯合獎懲機制,完善異議申訴和信用修復機制。根據物流信用評價結果,對行業實行分級、分類監管,對守信企業實行“綠色通道”,將失信企業列為日常監督、重點監測或抽查的重點,增強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降低事中事后監管成本。
培育物流行業信用服務機構。支持物流行業信用服務機構參與物流領域信用記錄采集。鼓勵物流信用服務機構與政府部門簽署共享協議等方式合作,推動公共信用信息與市場信用信息對接,編制物流行業信用監測分析報告,挖掘應用物流信用大數據。
建立“信豫融”物流融資服務體系。推動金融機構基于物流大數據,結合企業經營數據和信用數據、反欺詐數據,對客戶進行精準畫像,構建符合金融機構認可的貸款融資模型,設計開發物流大數據信貸產品,為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物流數據授信、物流保險、物流融資租賃等金融服務,解決物流企業及上下游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建立“信豫融”產品貸后風險監測機制。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將大數據金融產品設計和貸后監管相結合,開展客戶經營動態數據監測,形成符合銀行風控標準和要求的監測報告,提高銀行貸前審核效率,降低貸后監管風險。
制定國際陸路運輸多式聯運規則。以中歐班列(鄭州)運行模式為基礎,研究制定河南省國際陸路多式聯運規則,規范聯運合同、提單管理、貨物交接、運輸組織、爭議處理等環節,厘清托運人與承運人及相關方的權責利關系,強化國際陸路多式聯運提單物權憑證功能基礎。支持中歐班列(鄭州)探索建立以“一單制”為核心的制度標準,加強與沿線國家在技術標準、單證規則、數據交換、檢驗檢疫等方面合作,提升規則的國際認可度。
完善陸空聯運大數據服務平臺。依托鄭州機場國際物流多式聯運數據交易服務平臺,制定“國際艙單一體化標準”,完善提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功能,推動通關、查驗、結匯、退稅等環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加快國際航空貨運與國內高鐵快運在裝載單元、組織形式、流程設計等方面的一體融合,推動實現“一單到底,物流全球”的便利化貿易模式。
制定陸空聯運設施標準和運行規程。以鄭州機場和鄭州南站為核心,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為平臺,探索建立快速直達的高鐵聯運貨運通道。統籌利用和集聚整合航空貨運、高鐵物流和卡車航班資源,在貨源信息共享、貨物分撥轉運、快速集疏等方面探索高鐵貨運組織形式、空鐵聯運設施標準和轉運流程。
制定航空集裝器整板運輸車輛標準和規程。圍繞航空運輸和陸路運輸轉運銜接,建立政企聯合攻關機制,研究航空集裝器整板運輸車技術標準和使用操作規程,滿足整板航空貨物運輸對集裝箱車、冷藏車的高度和寬度要求,解決航空集裝器與公路貨運工具匹配問題。
文章轉自人民網,如有問題請聯系刪除。
http://www.sdjzjn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