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直接通信技術、超導量子計算談及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北京量子院”)取得的這些成果,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量子院院長薛其坤有些自豪,但他又告訴《中國科學報》,“讓量子科技研究的成果及時轉化,提高轉化效率,是值得重視的問題。”
而在10月19日,中關村科學城舉行“科學家基金”集體簽約儀式,總規模27.85億元的五只科學家基金宣布成立,旨在打造全鏈條、全周期“耐心資本”服務體系,通過優秀科技成果與資本市場對接,加速實現前沿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因為這項技術研究是很前沿的東西,早期大家對具體應用并不清晰,沒有人會感興趣。”但龍桂魯團隊并沒有放棄,而是持續堅持研究。最近,龍桂魯團隊基于該技術,成功研制出了國際上第一臺具有實用價值量子直接通信樣機,相關成果也在預備轉化期。
此外,眾所周知,我國大部分前沿科技成果掌握在高校以及科研機構手中,這些機構往往更加重視理論研究和論文,對科技成果的經濟效益不夠重視,所以部分前沿科技成果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不能給企業帶來切實的經濟效益。
“要么上書架、要么上貨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田苗表示,前沿科技成果從“書架”走上“貨架”的過程“道阻且長”。“有些項目或創業者可能最初完全不被看好,但這樣的項目最終卻能實現數十億收入、走向上市。這個過程一般需要8年到10年,確實需要耐心。”
“雖然現在一些風險投資,也投一些前沿科技項目。但也不難發現,這些資本投資的項目技術成熟度相對較高了,也有了較為明晰的市場應用前景,對尚處于理論研究階段或概念驗證階段的技術項目,投資并不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告訴《中國科學報》。
“科學家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著深刻理解和廣泛人脈,社會資本則有著對市場和產業的敏銳眼光。”朱平表示,五只科學家基金將通過優秀科技成果與資本市場無縫對接,超前布局一批前沿核心技術,提前介入成果轉化中試階段,加速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步伐。
在重視原創和卡脖子技術研究的今天,加快前沿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和現實作用。“科學家基金的成立將學術界力量與產業界、資本方資源有機結合,助力我國科轉事業更加健康、快速、行之有效的發展。”王田苗說,在全球大變局之下,“科學家基金”有望推動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
“創新合伙人”計劃通過聘請科學家顧問、設立概念驗證中心、共建產業應用場景等一系列舉措,與科學家、高校、高新企業、第三方機構等創新主體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而“科學家基金”可謂是“創新合伙人”計劃的升級版。
在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和海淀區的支持下,中科智匯工場打造了“概念驗證中心”。“我們希望通過一系列工作舉措,來解決科技成果轉化第一公里的問題,促進基礎研究、前沿科技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應用。”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常務副主任趙楠說。
“在國家雙創的大背景下,前沿科技成果能夠轉移轉化,并最終實現創業孵化,是好事。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表示,“希望前沿科技成果能夠借力雙創機遇,加快成果轉移轉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