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睿唯安聯合向全球發布《2020研究前沿》報告和《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報告。《2020研究前沿》從11個高度聚合的大學科領域中遴選出了較為活躍或發展迅速的110個熱點前沿和38個新興前沿,較為客觀地反映了相關學科的發展趨勢。而《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則評估了世界主要國家在這些前沿方向的研究活躍程度。
《前沿報告》自2014年以來每年發布一次。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科技戰略情報研究所副所長楊帆研究員介紹,《2020研究前沿》報告首次將以往的數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領域拆分成數學和信息科學兩個領域,遴選展示了在農業科學、植物學和動物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地球科學,臨床醫學,生物科學,化學與材料科學,物理學,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數學,信息科學,經濟學、心理學及其他社會科學等11個大科學領域的110個熱點前沿和38個新興前沿。圍繞這些研究前沿形成若干前沿群,當今世界科技發展多點突破、交叉匯聚的總體趨勢愈加清晰。例如,“隱粲五夸克態的實驗和理論研究”“原行星盤觀測揭示行星系統形成機制”“‘羅塞塔’(Rosetta)對彗星67P形態變化、物質構成等的觀測發現”“血腦屏障破壞:人類認知功能障礙的早期生物標志物”等研究前沿積極探索若干重大科學問題的新方向;“多層貝葉斯建模及其在多款計算軟件包中的應用”“仿生肌肉水凝膠”“阿爾茨海默病tauPET影像診斷”“食品智能包裝薄膜的制備與表征”等研究前沿依托學科交叉不斷取得新進展;“暗物質的直接探測”“‘蓋亞’(Gaia)測繪最精確銀河系三維地圖”等研究前沿印證基礎研究設施和先進儀器等手段對加強基礎研究的重大意義。
《2020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在《2020研究前沿》基礎上,評估了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和日本等國家在上述研究前沿中的表現。報告顯示,2020年,在十一大學科領域整體層面,美國仍最為活躍,位居全球首位,中國繼續穩居第二,英國、德國和法國分別列第三、第四和第五。美國在7個領域的研究前沿熱度指數得分均排名第一,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中國多領域表現突出,但學科領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仍未有效改善,部分領域與美歐等科技強國差距懸殊。
這一成果是中國科學院“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的成果之一。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高鴻鈞院士表示,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承擔著中國科學院“率先建成國家高水平科技智庫”的重任,成立4年多來,已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學術型、研究型、交叉型高端新型科技智庫建設發展路徑。目前,中國科學院啟動了“可能影響世界未來格局的中國重大科技突破研判”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智庫研究項目,依托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組織中科院內外研究力量,從世界科技前沿、國家重大需求出發,前瞻分析中國未來可能影響世界發展格局的重大前沿科技突破,服務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