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診斷,即IVD(InVitroDiagnosis),是指在體外通過對人體體液、細胞和組織等樣本進行檢測而獲取臨床診斷信息,進而判斷疾病或機體功能的診斷方法。體外診斷按其原理或方法可分為分子診斷、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微生物診斷、血液診斷、POCT等多個細分領域。隨著現代檢驗醫學及相關的生物、化學、芯片等科學技術的發展,體外診斷的
近年來,體外診斷已經發展成為醫療健康市場最活躍、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逐漸形成了數百億美元規模的大型產業,且應用范圍還在逐步擴大,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8年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一直保持著18.00%左右的增速,截至2018年末,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已突破600億元。預計2021年體外診斷的市場規模將有望突破800億元,市場前景可觀。
從市場結構來看,我國體外診斷行業的細分市場中,免疫診斷、生化診斷和分子診斷是目前最主要的三大領域。在我國體外診斷市場中,免疫診斷、生化診斷及分子診斷的份額分別為38%、19%和15%,三者累計占比達到72%。
免疫診斷運用免疫學理論、技術與方法診斷各種疾病和測定免疫狀態,應用到病理診斷的技術主要為免疫組織化學法(IHC),IHC在腫瘤良惡性判斷、確定腫瘤細胞來源、鑒別診斷腫瘤類型或亞型、腫瘤分化方向、腫瘤分級、預后判斷、靶向治療、微小轉移灶的發現和確定等方向有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