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獲后,粉碎的秸稈能否順利還田?根莖如何處理?
9月20日,記者走進河南省沈丘縣周營鎮謝營村村外的一塊訂單玉米基地。遠遠望去,已經成熟的玉米棒沉甸甸地掛在秸稈上,一片金黃。伴隨著兩臺機械緩緩前行,一排排玉米秸稈被吸入機器內。
隨著機器轉動,一個個褪去“外衣”的玉米棒子進入儲倉,秸稈經機器粉碎后被均勻地拋灑在田間。整個玉米收獲、秸稈粉碎還田作業過程一氣呵成……
“秸稈還田養土地,杜絕焚燒利大氣,火災隱患更遠離,健康環保深呼吸;土地深翻顯活力,增產增收增效益,殺死蟲卵少藥劑,病害深埋在土里。”提到秸稈粉碎還田的好處,正坐在停靠在地頭的農用車上等待收獲玉米的村民謝興營張口來了幾句順口溜。據介紹,經過村兩委班子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今年,謝營村800余畝玉米地將全部實現秸稈粉碎還田。
“以前是人工掰棒子、砍秸稈運秸稈,既費時又費力,幾畝地的活得忙活好幾天。”沈丘縣付井鎮高湖村村民高勞動說:“去年家里5畝玉米秸稈還田,每畝少施化肥25公斤,節約成本50多元,糧食畝產增加10%。”
近年來,沈丘縣大力提高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并通過大力推廣玉米機收、秸稈粉碎還田“一條龍”作業,有效解決了多年來焚燒秸稈這一既污染環境又破壞土壤結構的“老大難”問題,實現了秸稈“零焚燒”。
眼下,沈丘縣80多萬畝玉米已進入收獲期,全縣自有的加上從外地引進的共計1200余臺玉米聯合收獲機投入“三秋”生產。據了解,今年該縣約有76萬畝玉米實現機收,占玉米播種面積的93%,秸稈粉碎后,經深松、旋耕埋入土里,變成有機肥料。
沈丘縣農機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永將說:“秸稈粉碎還田能夠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增肥地力,還能起到抗旱保墑、降低病蟲害發生率等作用,是解決秸稈禁燒問題的*有效辦法。廣大農民明白了這個道理,誰也舍不得再燒秸稈了。”
本文轉載自新華網,內容均來自于互聯網,不代表本站觀點,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如有對您造成影響,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