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硯強從山東財政學院外貿專業本科畢業后,面對擴招后越來越多的大學本科畢業生,他始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四次跳槽。那時他已經28歲,想想未來,他開始失眠。一次聚會時,他聽朋友說有人在江西路開著一家小面館,一個月能有近萬元的收入,平時愛做飯的他就萌生了開面館自己創業的念頭。
“門店不能開得太偏,那樣沒人去吃,開在鬧市區,又付不起高額的房租。”劉硯強說,房租一年一萬五,地方雖有些偏,但周圍有很多貨代公司,上班族不少,還靠近學校,這樣能保證顧客的數量。

劉硯強去別人的面館參觀取經,又從朋友家借來光盤學習,慢慢摸索到了做面的竅門。他掏光了所有的積蓄又找親戚借了一些錢,湊夠3萬塊錢后,面館開張了。房租、冰箱、桌凳、鍋碗瓢盆花光了剩余的資金。簡簡單單不到20平米的面館,除去廚房,只能放下5張桌子,他找來朋友的攝影作品掛在墻上,還有朋友特意給他寫了一幅“一碗湯面”的書法,面館的角落里擺著魚缸養著巴西龜,小小的面館在他的布置下漸漸有了溫馨的味道。
剛開始創業,一切都要從零開始。每天早晨7時,他都要去團島早市采購新鮮的蔬菜和牛肉,創業資金并不富裕的他為了節約成本,會和菜販子一分一分錢地砍價。
為了讓自己的面好吃,他在面里加雞蛋增加口感,用洋蔥、西紅柿燉湯增加營養,自己去市場挑選牛肉回來燉制,為了能做好鹵蛋他用光了兩箱雞蛋做實驗。
剛開始時就他一個人干活,他一天,哪怕是一刻也不敢離開他的面館。“面館開著才能賺錢,關門就一分錢也賺不到”,每次想到這,他就打消了休息的念頭。所有這些,還都不算大問題,最讓他焦慮的是物價,佐料、牛肉、煤氣……一切都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實在拿不出錢來雇人,只有在中午忙不過來時,他會用一中午20元錢的工資請個大姐來端面。


隨著物價上漲,他開始在牛肉面漲價與否的問題上糾結,然而,他扛住了一切,這3年中他只漲了一次價,回頭客越來越多,除了平時的常客,周末常有一家三口開車專門來吃他的面。
3年前,開連鎖店或者分店曾是劉硯強很遙遠的夢想。“每月能賺個七八千塊錢,我就很知足了,到時候能有錢付上房子首付,在青島定居,再有錢了就買輛車。”這是他當時最現實的目標。現在,他的生意也逐漸走上正軌,每個月都有5萬左右的凈收入,整體收益比較可觀。劉硯強買房買車這些都已經實現了。也希望他將來的生意蒸蒸日上,越來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