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鋼結構是一種年輕而富有生命力的鋼結構體系,已廣泛應用于一般工農業、商業和服務建筑,如辦公樓、別墅、倉庫、體育場、娛樂、旅游建筑、低層和多層住宅建筑等領域。
輕鋼也是一個模糊的名詞,一般可以有兩種理解。一個是現行《鋼結構設計規范》(GBJ 17-88)11章“圓鋼小角鋼輕鋼結構”,是指用小于L45*4和L56*36*4的圓鋼和角鋼制作的輕鋼結構,主要用于鋼材緊缺時不適合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小型結構。現在基本不用了,所以這次鋼結構設計規范修訂基本上已經傾向于刪除。
輕型鋼結構與重型鋼結構的區別:
判斷結構是重鋼還是輕鋼結構確實沒有統一的標準,很多有經驗的設計師或者項目經理往往也不能完全解釋清楚,但是我們可以綜合考慮,用一些數據來判斷:
1.車間起重機的起重量:25噸或以上,可視為重型鋼結構。
2.每平方米用鋼量:大于等于50KG/M2,可視為重型鋼結構。
3.主要構件鋼板厚度:大于等于10MM,在輕鋼結構中很少使用。
鋼結構是現代建筑工程中常見的結構形式之一。中國是一個用鐵制造承重結構的國家。早在秦始皇時代(公元前246-219年),鐵就已經作為簡單的承重結構使用,而西方國家在17世紀就開始使用金屬承重結構。公元3-6世紀,聰明勤勞的中國人用鐵鏈修建了纜索吊橋。四川瀘定大渡河索橋、云南元江大橋、貴州盤江大橋都是我國早期鐵質承重結構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