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類零件相對于其他行業的零件來說,有一些顯著特征,決定了其加工工藝的選擇。如:其品類多,精度高,類型復雜,具有小批量,多種類的特點,而且航空零件在不斷的研發改進中,不會就某個類型大批量投產,適合小批量研發試制。因此無法采用大規模流水線生產方式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航空零件加工一般會采用機械加工方式來實現。 航天零件機械加工的材料-工藝-表面處理等各方面要求極其嚴格,一般航空材料會選用輕質的鈦合金,鎂合金,還有其他優質的鋁合金,不銹鋼等。其加工一般要求一次性成型,不接受拆件焊接,精度要求高,關鍵位置不允許有偏差,甚至每一個螺紋孔都必須配合完美!另其外表面由于受到高氣流氣壓,雨打風吹等惡劣環境,必須采用表面處理來保護,如氧化、電鍍、噴涂等。
在實際加工中刀具的選擇應考慮以下幾個因素:工件材料、工件形狀、加工要求、加工機床、系統剛性以及表面質量技術要求等。 以渦輪機匣零件為例: 1. 從工件材料上分析,變形高溫合金、鑄造高溫合金等難加工材料大量采用,這些難加工材料導熱系數小、強度大、切削溫度高,易產生加工硬化,切削時刀具磨損快,刀具壽命短,刀具消耗量大,因此必須合理選擇刀具幾何角度。 2. 從工件結構上來看,壁薄、剛性差、難加工。加工零件凸起部分時,刀具系統容易與零件、夾具干涉,因此,必須對刀具路徑進行優化,如插銑加工代替側銑,空行程快速走刀,優化抬刀位置,采用螺旋插補等方式進行銑削。 3. 從加工工序上分析,機匣需要經過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為了節省刀具費用,在制造這類零件時,粗加工時可采用高性能陶瓷銑刀,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時采用標準硬質合金刀具和非標高性能專用刀具,這樣可顯著提高生產效率。 4. 從加工經濟性方面上來說,刀具配置方案需要不斷改進,盡量采用刀具商最新研發的產品。
航空發動機的渦輪盤、整體葉盤、渦輪葉片等零件的材料大多為鈦合金和鎳基高溫合金,如圖所示,由于大多是薄壁件,因此對其制造精度要求極高,對其加工刀具要求亦很高。高溫合金加工時由于其切削力大、加工硬化傾向大、切削溫度高、刀具磨損嚴重使其成為典型的難加工材料。 高溫合金家族共有的特點:導熱性差、彈性模量小、化學活性高和摩擦系數大,還具有其他高溫合金不具備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硬度的特點使得其歸屬于難加工材料行列。在車削過程中主要表現在切屑與前刀面接觸面積小,刀尖應力集中,切削溫度高,切屑不易折斷并且鋸齒化嚴重,刀具磨損嚴重,導致加工效率很低,工件加工表面質量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