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農村綠皮書: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18~2019)》。報告重點分析了2018年中國農業農村經濟的運行特點、市場狀況和重要進展,對2019年的發展趨勢和主要指標進行了預測,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促進糧食生產及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措施。
報告專題篇共有7篇研究報告,著重對2018年農業農村經濟重要領域的變化和2019年走勢進行深入評價分析,其內容涵蓋了農村居民收支與貧困人口狀況、主要農產品生產和價格運行狀況、種植業與林牧漁業經濟的發展狀況以及農業對外開放形勢等。熱點篇共有6篇研究報告,涉及農業綠色發展中化肥減量與有機肥替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村土地制度三項改革試點、農村宅基地閑置及整治、農地與農房融資擔保、鄉村振興多元投入保障機制等重大和熱點問題。
報告指出,2018年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成效。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進一步改善,農業綠色發展有力推進,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雙下降,農林牧漁業生產總體穩定增長,綜合效益得到提高。第一產業增加值64734億元,比上年實際增長3.5%;第一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比重下降到7.2%,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
報告認為,2019年農業農村經濟總體上將繼續保持穩步增長,農產品市場可能會出現波動,但農產品價格運行在平衡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預測2019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將達到6.7萬億元,實際增長3.5%;糧食總產量將增加到6.7億噸,豬肉將減產到5200萬噸;農產品生產者價格和食品消費價格上漲幅度在5%以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增加到1.6萬元,實際增長6.5%,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將下降到2.66。
報告指出,2018年我國農產品進口增速明顯快于出口,中國采取一系列舉措促進進口。雖然受到中美經貿摩擦影響,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減少,但是部分農產品進口同比增長速度明顯快于出口增長速度,農產品國際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特別的,全年菜油進口量比上年增長約70%,蔬菜進口額比上年增長約50%。與農產品進口增長速度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多數農產品出口增長速度相對緩慢。長期具有優勢和競爭力的農產品進出口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水果國際貿易出現了逆差。
報告指出,2018年,我國農民增收最主要來源是非農產業收入。全年工資性收入和轉移凈收入增加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近70%,加上經營凈收入中二、三產業增加的凈收入,三項合計近90%。在經營凈收入中,農業凈收入增長仍然相對緩慢。
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農村和農民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鄉村消費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農民擴大消費傾向更高。農民消費結構升級加快。在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作用下,農民消費支出除衣著外其他所有消費項目較上年名義增長速度都呈現加快態勢;農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農民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支出等所占比重進一步提高。(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溫源)